文 | 正见 TrueView,作者 | 刘平,编辑 | 咏鹅
引发全民狂欢的"外卖三国杀"随着场外因素主动叫停,在饿了么、美团、京东三家平台的"规范促销"承诺声明中落下帷幕。
除了三大平台的日活、交易规模大幅增长,非主战方的茶饮咖啡企业也大发"战争财"。有评论称,瑞幸与库迪这对咖啡双雄,成为了这场外卖大战中最大的"军火商"。其中瑞幸咖啡二季度门店净增长 2109 家,总收入 123.6 亿元,同比大增 47.1%,为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。
仅一年前,9.9 元 /8.8 元一杯的瑞幸和库迪咖啡,还被视作"咖啡自由"的象征;如今,其定价再度腰斩,库迪咖啡甚至下探到 2.68 元,吸引了许多原本不怎么喝咖啡的消费者"顺手"下单。而从瑞幸咖啡 2025 年 Q2 财报数据来看,外卖补贴战对其产生的正向影响为主,未能影响利润表现。库迪咖啡同样借风使船,提速扩张,6 月份 903 家的新增门店数量,甚至今年首次实现反超瑞幸 661 家。
2.68 元的低价只是库迪的引流券,其野心是 2025 年底开出 5 万家门店,这一目标远超瑞幸和星巴克门店数量的总和。而截至 6 月末,库迪门店数刚超过 15000 家,其中 3000 家待开业。
眼下,库迪一边忙着挑战瑞幸,一边仓促拓展便利店与快餐业务,试图用"咖啡 + "模式讲出新故事。只是,跟在其后的加盟商不断抱怨供应链拉垮,消费者也吐槽其咖啡口感 "淡如水"。
2.68 元的库迪咖啡联营商"买单"
当 2024 年 2 月,瑞幸 9.9 元优惠券的使用范围从全场饮品缩减至 8 款指定饮品时,不少加盟商和消费者以为 9.9 价格可能很快会结束,大家恢复正常价格,回归常态竞争。
但库迪没有放弃的意思,反而点了一把火。继今年 2 月强调 9.9 元价格战将延续 3 年以后,库迪又借着京东、美团、饿了么大战外卖的契机,进一步刷新咖啡行业的价格下限。
在京东点一杯库迪的生椰拿铁,有门店到手价只需 6.9 元;点一杯柚见美式,到手价仅需 2.68 元。
库迪这番操作,也顺势拉低了瑞幸的"身价"。在瑞幸小程序标价 12.9 元的生椰拿铁,曾经在京东外卖 10.6 元就能喝到。
要承受如此低的定价,库迪必须做到足够低的成本,否则就是烧钱游戏。
对于库迪单杯成本,外界存在不同的口径。据《晚点 LatePost》2023 年 12 月的报道,库迪招商 PPT 里详细计算了"咖啡店的盈亏平衡"表,一杯咖啡的成本算上原料、房租、人力、折旧、水电,标注为 9.55 元,单杯收入 16 元。
这是库迪为加盟商画下的蓝图,即只要挺过价格战,未来咖啡的定价恢复到这个价格就能赚到钱。而至少从目前来看,蓝图的实现还遥遥无期。
2024 年 6 月,库迪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媒体受访中表示,咖啡豆成本为 3 元多,加上牛奶,一杯拿铁的成本就变成 4-5 元,房租、人工的成本都不到 2 元,因此一杯咖啡的成本不会超过 9 块钱。
但掌管部分地区的库迪中高层李玉给出了另外一盘账。一杯库迪咖啡饮品的成本被其拆解为:5.7 元原料 +1.5 元包材 +1.9 人工 +0.2 元水电 +1.8 元房租 =11.1 元,成本已高于售价,一线城市的单杯成本会更高。
按照该成本,如果 9.9 元一杯售出,相当于卖一杯就要亏 1.2 元。
但这种亏损并非由库迪承担,而是通过联营模式转嫁给加盟商。
瑞幸拥有自营和联营两种加盟形式,库迪只有联营加盟店,本质上更像是一家咖啡供应链公司,如同奶茶界的蜜雪冰城。
库迪南京早期加盟商钱枫持同样看法,其认为库迪和瑞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。瑞幸研究霸王茶姬,库迪研究蜜雪冰城。瑞幸越来越像霸王茶姬,它倾向于植物奶基底兑咖啡,更偏向于 95、90 后。库迪越来越像蜜雪冰城,它倾向于冷冻果酱兑咖啡,偏向于 05 后。
为了吸引更多加盟商,库迪号称 0 加盟费,之后通过设备租赁、原料采购和开店后的毛利分成获取利润,以此与联营商绑在同一条船上。
据库迪官网显示,以 100 平方米门店为例,加盟库迪咖啡的前期投入至少 34 万元,包括品牌使用费、房租、装修、设备材料采购、必要的流动资金、人工等,而位置好的门店,实际费用会更高。
库迪门店模式主要为快取店、标准店和品牌店。据公开的招商信息,一家面积为 30 平方米的库迪快取店,前期投入约为 26.8 万元,包含设备、设计、装修等费用;面积为 60 平方米的标准店投资金额则为 32.8 万元,面积要求为 180 平方米的品牌店,投入为 70.5 万元。
此前面对价格战压力,联营商没有道理无缘无故给库迪输血。因此为维持低价,5 月 7 日,库迪咖啡决定给予自即日起(5 月 6 日)至 6 月 30 日前新开门店两项新增补贴,在现行门店补贴政策的基础上,新增享受高房租补贴(单杯最高可补贴 4 元)和下沉市场门店培养补贴(单杯最高可补贴 2 元),补贴范围涵盖地级以上城市的远郊区县及其下辖乡镇门店。
因库迪没有公开的融资消息,兜兜转转,补贴还是出自联营商。去年 2 月,库迪"强迫门店卖酒"闹得沸沸扬扬,被联营商认为是在"变相融资"。
而看似"躺赢"的消费者,薅羊毛拿下的产品品质并不稳定,例如海盐焦糖燕麦拿铁被吐槽"只有甜味,没有咖啡味"。
反复摇摆的"寄生店"模式撑起库迪 5 万店野心?
2022 年 10 月 22 号,陆正耀在福州开出全球第一家门店;两年后的同一天,库迪宣布全球门店数量突破万家。
如此这般速度,在茶饮咖啡行业里极其惊人。对比同为陆正耀创立的瑞幸,突破万店用了 5 年多的时间。
因财务造假,瑞幸果断抛弃了陆正耀,彻底惹恼了这位"瑞幸之父",为此特意创办库迪来"复仇",多方面狙击瑞幸。
除了用价格战把瑞幸拉下水,还要做中国门店数量第一的咖啡品牌。最初库迪的扩张之路比较顺利,到 2024 年 1 月,库迪门店就超过了 6500 家。
但随后的连续四个月,库迪的门店缓慢下降。值得一提的是,门店数量变化小,并不等于同没有新开门店,也可能是库迪一边关店,一边迅速开店。
同期,陆正耀及其合作人李浣被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,执行标的高达 18.9 亿余元。加上陆正耀此前的三条总计超过 11 亿元的被执行信息,陆正耀已被执行近 30 亿元。
但陆正耀扩张的野心没有变,既然正常的标准店扩张变慢,那就换条路走。
2024 年 5 月,库迪和华莱士、美宜佳、苏宁易购达成合作协议,要在这些店内开便捷店,并使用门店原有人力。有网友就分享过,"便利店员工系上围裙就来做库迪咖啡"让人震惊。
库迪便捷店也面向各路加盟商开放,加盟商只要手里有一家其他类型的门店,能开辟出一块空地放进库迪的机器,都能谈合作。
于是,市场上涌现出五花八门的库迪门店,便利店里、药店里、特产店、菜市场里,甚至小区垃圾桶旁边、公共厕所旁边等地方,都可能找到库迪门店。
库迪官方对这种门店的叫法是" COTTI Express "(便捷店),也就是"店中店" 模式,业界习惯称之为"寄生店",依附于别人的地盘谋生。
便捷店的面积通常仅需 6-12 平方米左右,方便嵌入任意一个已有的业态中。通常放了咖啡机、制冰器等相关设备,咖啡师连转身都吃力。
该店型主打低门槛,能大幅降低加盟商经营成本,实现快速扩张。在库迪公众号,加盟口号成了"最低 10 万起开店"。
和正常的门店一样,店中店要用到的硬件由库迪提供,但和其他店型不同的地方在于,便捷店使用的硬件是租赁制,可以按 5 毛一杯付租金,每月 3000 块封顶,也可以一次性交 2000 块。
更低门槛和近乎"无孔不入"的扩张策略,让库迪重回爆发式增长轨道,实现了万店的"小目标"。"店中店"模式开启后,库迪门店数迅速膨胀,截至 6 月底,其门店总数突破 15000 家。
破万店之余,库迪方面强调了便捷店模式对于门店扩张的重要性,并且以后还会将其作为发展重心。
但这可惹恼了原来的联营商。巨大的成本差异,联营商们心理不平衡,还担心影响业绩,纷纷向总部投诉。
对此,库迪没有对常规门店给予资金补助,只是表示会保护常规门店利益,便捷店不允许上外卖,点位要与标准店保持一定距离。
库迪把"球"丢回给了便捷店加盟商。外卖是咖啡行业重要的营收来源,便捷店的"不正规"外表已能吓跑部分线下消费者,不让入驻外卖无疑使其"雪上加霜"。
可以看出,库迪为了门店规模的数字好看,并没有平衡好常规门店与便捷门店的利益,并悄然埋下了雷。
2024 年 12 月底,因便捷店无独立门头影响品牌形象,被消费者吐槽"取餐窗口小如夹缝",且部分员工缺乏餐饮技能,导致产品口感不佳,店中店模式被库迪紧急叫停。
然而到了今年 2 月,库迪的态度又发生转变,宣布重启店中店模式,但改为只面向 TO B 加盟商,不向个人开放。效果也很明显,门店数量再次不断增加。
与此同时,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表示,从 2024 年 5 月开始至今年 2 月,公司已实现正向现金流即盈利,整体收入一直在稳定增加。"库迪大方向没问题,公司维持 2025 年底 5 万家门店终端的目标不变。"
这意味着,在剩下的 6 个月里,库迪每天要至少开 190 家门店。而一览商业数据显示,其二季度的单月新增门店分别是 304 家、590 家、903 家。
究竟是噱头,还是计划成真,时间自会告诉答案。
副业下场救火"翻版瑞幸"的困境
库迪处处模仿瑞幸,但"后陆正耀时代的"瑞幸早已把重心放在了产品上,于是有了生椰拿铁、酱香拿铁等爆款。单是生椰拿铁这一款产品,两年内就卖了 3 亿多杯。
库迪仍跟在后面亦步亦趋,也跟风推出生椰拿铁,但相比产品,大多消费者认的是瑞幸这块招牌。
库迪之所以只能学到瑞幸的皮毛,归根到底是因为扩张速度过快,导致供应链建设跟不上,最终"形似神不似"。
招商证券丁浙川、李秀敏等分析师表示,库迪设备供应上缺乏严格规范,许多门店的咖啡机等设备各不相同,星巴克同款、瑞幸同款、国产咖啡机等,各个门店不一而足,导致其出品稳定性差。
库迪 CEO 钱治亚也承认过,"门店爆发式的增长,给库迪的供应链体系、运营体系和技术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"
拖后腿的供应链也导致了新品研发进度缓慢。有库迪加盟商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致管理层的信,直指库迪研发团队憋了很长时间才出两款"换汤不换药"的新品。
为了弥补爆品制造能力不足,库迪选择"渠道复用"。2025 年初,有媒体发现库迪北京总部楼下的门店,悄然开卖早餐面点和热食便当,SKU 接近 20 款,价格在 1.2 元 -20.9 元之间,在便利店业态新增包子、便当等 SKU。
库迪宣称这是"咖啡 + ",但更像是一场仓促的突围。
鲜食和咖啡的供应链逻辑截然不同。前者依赖短保冷链,后者需要全球豆源采购。从过往案例来看,陆正耀的"趣小面"和预制菜项目均以失败告终,这次跨界成功的概率同样存疑。
虽然库迪强调,库迪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在业务逻辑起点上有本质差异。传统便利店依靠门店自然客流带动咖啡销售,而库迪咖啡则借助咖啡业务积攒的流量,为便利店中的各类商品打开销路。
但不可避免的是,当库迪的门店变成"咖啡 + 快餐 + 便利店"的杂货铺,其品牌定位将愈发模糊,可能会面临着从专业咖啡店滑向快餐杂货铺的认知危机,更别说与瑞幸相提并论了。
从商业本质看,库迪的困境在于其未能建立核心壁垒。瑞幸拥有爆款研发和数字化运营能力,星巴克则通过"第三空间"和会员体系锁定高黏性用户,而库迪仍沉迷于资本驱动的规模游戏。
行业规模总会有上限,品牌之间总会此消彼长。目前来看,市场尚未接受第二个瑞幸。4 月 15 日,瑞幸宣布收到来自大钲资本、愉悦资本共计 2.5 亿美元的融资,而库迪一直被质疑现金流紧张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无论库迪怎么折腾,最终还是打工人承受一切,从不知开在哪里的门店,买来一杯没有咖啡味的咖啡,或者从知道开在哪里的门店,买来一杯有咖啡味的冰杯。
尽管如此,"作为穷咖友,是不希望库迪倒下的,库迪一倒,剩瑞幸一家独大又得涨价。"
实盘配资炒股最新,炒股配资平台排名,在线股票配资分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